2011年12月29日星期四

2011-12-29 补充阅读:十二使徒

使徒该词原文意思是“奉差遣的”,在圣经的四福音和使徒行传中,基本特指主耶稣祷告一夜后所拣选的十二使徒,而后在书信中,保罗和巴拿巴也被冠以使徒的名号。而在启示录中,此时除约翰外,十二使徒和保罗以及巴拿巴应该都以及殉道,但给以弗所的书信中还特别提到假使徒,说明使徒的称呼并不局限于十二使徒或是保罗巴拿巴等人。但总得来说,不建议任何人在今日给自己冠上使徒的名号。

十二使徒的名单,在马可福音3:16-19,马太福音10:2-4,路加福音6:14-16 和 使徒行传1:13, 26中有所记载,从圣经的记载看来,基本上对于使徒的名单均分为三组,每组四人。记载顺序虽有不同,但各处所记载的,均是西门彼得为第一组领头;腓力为第二组领头;亚勒腓的儿子雅各为第三组的领头。另外,卖主的犹大总是放在最后一个。

十二使徒在圣经当中并非全部有详细的记载,记载得比较多的仍然是在第一组的四个人当中,彼得、安德烈、雅各和约翰,而其中彼得和约翰也为我们贡献了新约中的一些书信(彼得前后书,约翰福音,约翰一二三书,启示录)。就如同他们当年蒙主呼召的情形一样,彼得当时在撒网,而主给他的工作也是撒网的工作,“得人如得鱼”;而约翰当时在补网,而主的确留他到非常某后的时代,在异端横行的时候写下一些非常重要的书信来修补教会。安德烈在圣经中甚少提及(仅两处:一处是把彼得带到主耶稣面前,另外一处是将有五饼二鱼的小孩带到主耶稣面前),教会传统告诉我们他为主殉道,是被斜着钉在十字架上的(彼得是被倒钉)。而雅各和约翰两兄弟被称为“雷子”,在福音书中也甚少说话,一次说话是在撒玛利亚人不接待耶稣的时候,说要从天降火下来烧掉整个村庄(被主责备);第二次说话是跑到主面前求一个坐主右边一个坐主左边(同样被责备)。进入使徒行传后,约翰常常与彼得一起出入,而雅各则是第一个为主殉道的人。

对于第二组的使徒,腓力属于最早被主呼召的人;而巴多罗买翻出来其实是“多罗买的儿子”,圣经学者比较倾向于是最早被主呼召的拿但业。此两人在前三本福音书没太出场,而在约翰福音中有一些提及,在约翰福音末了,腓力曾请求主耶稣将父显给他看。而马太,其名字的意思是“神的恩赐”,其实就是主在税关上所呼召的利未,值得一提的是,这四处十二使徒的名单中,仅有马太福音中特别指出他自己是“税吏马太”。马太在整本圣经中一言未发,但却给我们记载下来许多主自己亲口所说的话。多马,也被称为“低土马”,而Didymus在希腊文的意思是“双胞胎”,因此有圣经学者猜测他可能是马太的双胞胎兄弟(无确凿证据)。多马最出名的就是在主复活后曾要求亲自验证主的钉痕和枪伤以证实主的复活。教会传统一般说多马到印度传道,也为主殉道。而另外,后面坊间流传的“多马福音”,无论是从成书的时间上还是内容上来说,都不可能为多马所作,乃伪经,无任何价值。

对于第三组的使徒,达太就是雅各的儿子犹大。而卖主的犹大是加略人犹大。关于这组的使徒,除了卖主的犹大以外,资料甚少。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使徒当中,有税吏马太和奋锐党的西门。税吏在犹太人看来是犹太民族的叛徒;而奋锐党则是强烈的民族主义团体,此二人在人看来是完全无法融合的。然而主在十二使徒当中,特意拣选这两人,提醒我们,在主里面,不计较从前,也不计较政治立场,名族立场等等,要单单为主的国度忠心事奉。

2011年12月26日星期一

2011-12-26 补充阅读:布、皮袋

读到现在,应该是主耶稣初次用比喻来讲道理

主耶稣三年半的传道事工当中,常常用贴近生活的比喻来说明一些道理,使信息发表得更为明确。而可惜的是,那个时代离我们已经遥远,若不是有圣经学者的研究,把其中一些比喻中的场景给我们解释清楚,我们很难真正了解主耶稣所要说的是什么

此处主耶稣并未解释其比喻,说明当时代的人一听就能够明白主耶稣在讲什么,此处略作解释,以便大家明白

布:古时的布,洗过之后都会缩水,旧了之后,自然不会缩水,也无任何张力。而刚做好的新布,若补在旧衣服上,那么一洗之后,必然缩水,而且缩水时产生的张力会将本身就已经脆弱的旧布拉破,反倒使衣服破得更大;

皮袋:此处皮袋是专门用来盛酒的。古时的新酒,刚使用之初,都会经过一个发酵的过程,会产生气体。若是新皮袋,仍旧有新皮的张力,可以承受新酒的发酵;而若是旧皮袋,因为它的皮已经老化,缺乏张力,则不能承受新酒发酵之力而破裂。

从上两处的解释可以看出,布和皮袋所强调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在此处实际有两个重点:1. 一个事物必须有合理的用处;2. 一个事物必须用相应合理的器皿来承装。更具体的说,一方面说来,新的事物的作用不是用在弥补旧的事物之上;另外一方面说来,迎接新的事物必须有新的态度。再更具体的说,一方面说来,主说明祂的工作乃是彻底的革新,并非仅仅是在他们犹太教的传统之上的改良而已;另外一方面说来,主所带来的新约的福音,若是一个人固守在旧约律法和传统的规条约束之下,是无法接受的。

2011年12月22日星期四

2011-12-22 补充阅读:福音的对观

神有着非常奇妙的安排,给我们四本福音书,当然,是为要启示关于主耶稣的四个方面。神的话没有任何一句是废话,但神的话里面的确包含重复。但如果我们足够细心的话,会发现神的话绝对不是简单的重复。例如,申命记是神话语的重复,但是申命记重复的时候是有结构有整理的,同时也带下来新的信息,新的劝勉;又例如,历代志是前面的重复,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乃是有过滤性的,有评论性的重复。同样,四福音中有许多重复的地方,但是即使同样叙述一件事情,很少有地方是完全一样的,在用词、组织、顺序方面,都可能有轻微的不同。而特别是约翰福音中的重复,常常是进阶性、解释性的重复。平行的对观这些重复,对我们把握事情的事实,以及更深理解相同事情在不同福音中的记述的重点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在前三天所读的经文当中,我们发现同样一些事情,在马可、路加、马太中有非常不同的记载。现作一小小示范,希望对大家阅读平行经文有所帮助。

一、记载的顺序:

马太福音基本上是整理性的,按照逻辑顺序记载的,所以再此先不做讨论。而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均为按时间记载的,但在我们所读的这些经文中,发现记载顺序稍有不同。主要出入乃是在对于门徒彼得的呼召上面。马可福音记载呼召在医治彼得岳母之前,而路加福音则记载在医治彼得岳母之后。那么究竟顺序是如何的?按理说来,路加在开篇就说过,要“按着次序”写给提阿非罗大人,但是圣经学者比较一致认为遵循马可福音的顺序。因为马可福音应该是最早写成的福音书,而且是叙事体的。而路加福音,对所记事实有略微整理。可以看得出来,关于呼召门徒这一块,路加福音记载得最为详细,而且重点在于说到主耶稣呼召所行的神迹,而马可则并未提及。路加福音把呼召门徒放在这里,更为要说明主的工作的开展和方式,并非简单提及呼召门徒这件事情。

现在回头看马太福音,其主旨乃说明天国及天国的王。因此登山宝训这一系列主耶稣所讲天国的道理的教导甚至被整理并且被放在主耶稣所做的彰显祂王的权柄的事情之后。而且,顺序也不一样。第八章开始,记载主耶稣工作的顺序为:医治大麻风、医治大臣的仆人、医治彼得的岳母及赶鬼。其实是按照显明主耶稣天国君王的身份的顺序来说的:从犹太人到外邦人再到犹太人,从不洁净到瘫痪到属灵的医治等等。希望大家自己体会。

二、记载的深度:

马可记述事实,告诉主耶稣如何作工;路加着重记载主耶稣,如何为完美的人;而马太则着重说明主耶稣弥赛亚的身份。因此,看得出来记载的深度各有不同:马可仅简要记述事实,路加更侧重记载事实的某些细节,而马太则通过主耶稣所行的带出属灵的解释。例如记述主医治、赶鬼之后,马天福音评价说“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太8:17)。因此,总得说来,对于平行经文,一般建议从马可读到路加,最后读到马太。也望大家体会各种的差别,更深刻理解神的话。

2011年12月19日星期一

2011-12-19 补充阅读:犹太人的安息日

安息日源于旧约圣经神亲自颁布的律法,乃是耶和华神所定的圣日,但是,在我们读到四福音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日子不再被称为耶和华的日子,乃被称为犹太人的安息日。因为犹太人虽然恪守安息日,但他们对安息日的理解以及他们守安息日的方式,却完全恪守他们祖宗的遗传和拉比们的教训以及多年来的传统,完全忽视了安息日本身属灵的含义

安息日为周六,乃一周的最后一日,神创造天地六日之后,便安息了。从此神定每七天的最后一日为圣日,乃纪念神的创造。而后,对以色列人而言,安息日他们还当纪念神当年将他们从埃及之地拯救出来,得着自己的地业,方可安息。

安息日确实为旧约圣经很重要的教训,但神所颁布的诫命仅仅是“无论何工都不可作”,但却并未定义何为作工,而且,神的诫命的重点在于专心的敬拜,并非机械的不作工。

以色列这个名族,其实在亡国之前,非但没守安息日来敬拜耶和华神,反倒敬拜假神。他们亡国之后,神把他们掳到了巴比伦,70年之后归回之时,他们开始回转,勤读神的律法,且守安息日。特别是他们在各地设立犹太人的会堂,每个安息日一同敬拜,学习律法。

但是,他们却矫枉过正,试图从字面上遵守律法的一切要求,而神颁布的诫命当中很多原则性的内容,他们也试图规条性的来解释。安息日则是非常好的例子。神并未说明什么叫做作工,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定义“作工”的内容,比如说,走路可以走,但是超过了几里就算作工了;挑水可以挑,但是出汗了就算作工了;吃东西可以吃,但是点火了就是作工;麦穗可以捡,但是用手搓麦穗就算作工了。。。实际上,他们有许多的拉比来为他们解释这些律法,把人带入一种行为上的,而非本质上的来遵守神的诫命的误区。直到今日,犹太人仍旧如此恪守安息日,却完全丢失了神设立安息日的初衷。

主耶稣来到世上,乃是要带来真正的安息日,真正的安息日不是表面的不做工,乃是内心里面的平安。因此主常常在安息日行神迹帮助人,因为主的恩典临到,才是真正的安息。但此举必然招致那些严守他们拉比教训的法利赛人不满,一来他们认为主耶稣破坏神的诫命,显然不会是先知;二来他们甚至要审判处罚主耶稣。

2011年12月3日星期六

2011-12-02 补充阅读:主耶稣对门徒的呼召

(不好意思,写得有点晚了)

其实这次补充阅读没太多要说的,只是提供一些内容,免除大家的误解

从前三本福音书看来,好像我们觉得主耶稣呼召彼得两兄弟和约翰两兄弟是在加利利海边的事情,然而,老约翰告诉我们,早在主耶稣受洗之后不久,他们就认识了主,跟随了主。因此,主对门徒的呼召是有两次的。

最早是主受试探回来之后,施洗约翰对着主发出了感叹,然后他的门徒中,就有一些主动跟随了主耶稣。(根据约翰福音的特点,最早的那两个人,除了安德烈意外,其中匿名的那个应该就是约翰自己本人)但那个时候,他们只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跟随主耶稣,平时仍然从事他们的本业,并非全时间。而后,在加利利海边的事情,彼得等人才全时间跟随了主。

另外,在此记述中,我们看到早期门徒中有一个人名叫拿但业。可在主耶稣的十二门徒名单里面,却没有他的名字。我们实在很难相信这样一个早期跟随主以及主给了高度评价的人不在主的十二使徒当中。很有可能拿但业就是主耶稣十二使徒中的巴多罗买。在主耶稣那个时代,很多人都有多个称呼,而“巴***”的意思其实是“某某的儿子”,因此巴多罗买的意思其实是多罗买的儿子,而其本名,在前三本福音书中并未提及,很多圣经学者都比较倾向于他就是拿但业。

2011年11月29日星期二

2011-11-29 补充阅读: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家谱对比

又到了最让大家头疼的家谱的地方了,这里无意解释,仅将对比的事实列出:

1. 马太家谱从上往下记,意在寻找神对亚伯拉罕以及大卫的应许的继承者;路加福音从下往上记,意在追溯主耶稣与全人类的关系,另外还有就是人类与神的关系(亚当是神的儿子);

2. 马太福音记录显然有跳跃,路加福音无此痕迹;

3.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家谱中虽有交叉的地方,但显然非同一家谱。马太乃是约瑟的谱系,路加记载的是玛利亚的谱系(希里是约瑟的岳父,所以说约瑟是希里的儿子完全没有错误)。可见玛利亚同样也是大卫的子孙,是大卫的儿子拿单那一支下来的;

4. 马太和路加都非常清楚,主耶稣与约瑟仅名分上相关,但血缘上并无关系。马太说:“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是从玛利亚生的”;路加说:“依人看来,他是约瑟的儿子”;

5. 路加福音此处说“亚当是神的儿子”,仅仅是就与亚当是神所造的事实而说的,就如圣经也称天使们为“神的儿子们”,但并非生命上的关系。真正在生命上得称为神的儿子的,只有主耶稣一人,祂乃是神的独生爱子。

2011年11月25日星期五

2011-11-25 补充阅读:四福音时代的各团体

在四福音以及使徒行传当中,常常出现多个不同的团体,现简要说明如下:

法利赛人:其名字的原意是“分离”,表明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纯洁而与尘世隔离。他们起初的动机是好的,恪守旧约圣经的教导,立志遵行圣经而活。但是他们却注重从字面上来遵守旧约的律法以为自己赢得“义”,而且,他们许多作法并非根据圣经本身的教导,乃是根据古时的拉比们对圣经的解释以及对律法条文的添加,也就是他们的遗传。在犹太教中,除旧约圣经本文以外,另有非常庞大的一个系统作为他们的根基。甚至他们看重他们的遗传,过于圣经的教导。简要说来,他们的特点乃是律法主义。

撒都该人:以祭司长为代表,包含大多利未人和祭司。只相信圣经的摩西五经,另外,不相信死人复活,天使,灵魂不死等。相当于当时的新派神学。因着他们对于永生的不接受,该党派为唯利主义者,看重眼前的利益,明显受到希腊哲学里面的享乐主义的影响。

奋锐党(摘自wiki):又名狂热派,是古代后期犹太教的一个激进派别,由社会低下层的无产阶级、贫苦及小商贩组成。在宗教观点上,他们与法利赛人一样,强烈盼望弥赛亚来临,但在政治上则与法利赛人相反,他们认为接受罗马统治等同于背叛上帝,而坚决反对罗马统治。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自己是犹太律法与犹太民族生活的捍卫者,因此会透过暗杀罗马官员及犹太人中亲近罗马人的反动派,相当激进。(在四福音当中,此党派仅在主耶稣的十二个门徒名单当中出现,即奋锐党的西门)

爱色尼人(圣经中未直接出现该名词):属于禁欲派,在耶路撒冷东方死海附近定居,致力于研究、抄写圣经,著名的“死海古卷”即在他们所居住之地发现。他们主张和平,所以不反对政府,且坚信罗马的入侵是因为他们生活的不圣洁,因此离群而居。完全笃信圣经,相信灵魂不死、永生和天使,过着艰苦的生活,热切盼望弥赛亚来到。
希律党:拥护希律一家为王的党派,甚至认为希律就是弥赛亚,成员为犹太社会的上游人物。鼓吹推行希腊的文化。

2011年11月22日星期二

2011-11-23 补充阅读:两约之间、希律王

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个部分,而且新约大部分内容都是历史性(时间性)和事实性的,然而,在旧约和新约这两个划分之间,有明显的一段间隔的时间,从玛拉基书到施洗约翰在旷野传道,其中400年的时间似乎神保持沉默。然而,神虽然未赐下新的话语,但整个世界,尤其是犹大地的历史,就如神原来借但以理所启示的,在神的掌管下进行着。明白这段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对我们明白四福音将有很大的作用:

1. 世界的进程:如但以理书所记,乃巴比伦、玛代-波斯、希腊和罗马四个帝国。其中巴比伦和玛代-波斯已在旧约出现,巴比伦乃神管教以色列人的器皿,玛代-波斯乃神为神的百姓施恩使其归回重建圣殿圣城的器皿。那么,希腊和罗马二帝国的作用如何呢?其实,若是仔细推敲,则发现该两国为福音的传播有重要预备。

2. 希腊:语言上的预备。希腊帝国热衷于推崇其文化与语言,而且,他们也是广出人才之地(想想那些哲学家们)。希腊帝国一度统治欧、亚、非大块版图,在其统治下,几乎其版图内的人都会说希腊文。语言的统一,为福音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外,希腊文的兴旺,仅在那个时期(现代希腊文已经不同),其特殊的严谨性,乃神启示其福音真道的良好载体。当然,同样在此时期,犹太人将旧约广为传播给外邦人知道(以后会特别说这点),甚至有了希腊文的圣经——七十士译本,这也为福音传给外邦人有良好的预备。

3. 罗马:罗马统一后,文化方面仍沿用希腊文化(对比罗马神话和希腊神话便知),但其治国非常有一套。其中,最突出的,大家应该熟悉“条条道路通罗马”这句话,就是说他们国家的交通系统极为发达。发达的交通系统,为以后福音传播打下良好基础。(想想保罗的行程的覆盖面)

4. 犹太人:自从巴比伦灭了犹大之后,可以说长期基本犹太人就在外邦人统治之下,但即使如此,他们仍旧如独居之民一般,有自己的自治系统。然而,在两约之间,犹大地也的确有过短暂的独立时间,乃马加比王朝。该历史事件导致了政教的合一(马加比乃祭司家族的),祭司既管理百姓敬拜的事宜,又担当政治上的领导地位(这显然不符合圣经的教导)。这就解释为什么主耶稣是被送到祭司长那里受审判,保罗为何在祭司长面前受审等等。

关于希律王:

首先,希律乃一个家族,并非一人。因此,请不要混淆圣经中出现的不同的希律王。大希律,就是马太福音第二章所出现的意图杀害婴孩耶稣的那位,也是该王朝的第一任王。

其次,希律乃是罗马帝国在其版图犹大地上分封的王。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藩王,有一定的权利。

第三,希律是以土买人,也就是以东人,也就是以扫的后代;

第四,希律是个好大喜功者,他花重金重修圣殿,在他修理之下,圣殿非常豪华,但是,他并非出于对神的虔诚而作此事,此圣殿也并非按照神自己所启示的样式所建造。圣经常出现“所罗门的廊下”,据说是希律的殿里面剩下的唯一的旧圣殿的遗址。因此,在此历史背景下,就连圣殿本身,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2011年11月17日星期四

2011-11-18 补充阅读:施洗约翰与以利亚

关于施洗约翰与以利亚的关系,弟兄姊妹读圣经常常容易迷糊。甚至有些异端(“东方闪电”)会借佛教的转世轮回的说法来说施洗约翰是以利亚转世,这绝非圣经的启示。

关于这两者,现做一些补充说明:

一、施洗约翰不是以利亚本人:

证据1:约翰福音1:21,施洗约翰被问的时候,说到自己不是以利亚;

证据2:马太福音第17章,说的是摩西和以利亚向耶稣显现,并为说施洗约翰,而后13节说到门徒明白主耶稣口中的以利亚,并非刚刚显现的那个以利亚,乃是施洗的约翰。

二、犹太人对圣经预言的误解:以利亚的确是先知里面非常特殊的一位,他未见死味就升天(列王纪下2:11),而在旧约最后一句话,即玛拉基书4:5-6节说到神要差遣先知以利亚到神的百姓当中去。因此,犹太人的传统都认为此处预言应当按照字面解释,以前没死的以利亚本人要被神差遣下来。

三、玛拉基书的预言当按属灵含义解释:显然,施洗约翰并非以利亚,乃是从以利沙伯腹中生下来,从婴孩长成成人的另外一个人。但天使把施洗约翰的身份说得很清楚:“他必有以利亚的心志能力”(路1:17),其工作也于玛拉基书所预言的一样,乃是预备神的百姓的心来转向神。而主耶稣也提到他就是旧约所说的,那位要来的“以利亚”。

四、为什么说施洗约翰有以利亚的心志能力:以利亚作为先知所处的时代乃是以色列国完全悖逆随从别神的时代,其工作显明神的能力,使得神的百姓得以重新转向神。因此,用他来指代施洗约翰乃是因为他们工作的性质是一样的。

2011年11月14日星期一

2011-11-15 补充阅读:关于马太福音的家谱

家谱是弟兄姊妹每次读到时觉得最枯燥,最生涩的部分了。然而,神却的确用许多的篇幅来记载家谱,且新约第一章就以家谱开头,家谱在圣经中必定有其特别的作用。实际上,家谱里面常常大有学问。在此无意给大家一堂关于家谱的课,仅作提要性的解释以及一些基本事实的补充,给大家些许的帮助。

1. 与路加福音不同,此处家谱从上而下记载,而且第一节很显然说到两个人:亚伯拉罕、大卫。皆为说明主耶稣为要承接神在这两个人身上的应许。神与这两人立约,都强调“后裔”,而主耶稣当然就是所说的那后裔。对亚伯拉罕,神应许万国因他后裔得福,因此主耶稣为救主,为万民而生;对大卫,神应许其后裔坐在宝座上,因此主耶稣为弥赛亚,为君王;

2. 除此之外,特别注意,主耶稣是“女人的后裔”,家谱中多次提及女人,最后玛利亚为终结;

3. 家谱中包含外邦人(他玛氏、喇合氏、路得氏、乌利亚),女人,罪人(大卫),说明福音与外邦人、女人、罪人相关;

4. 比较此家谱,与历代志上1:1-16所述家谱,以及列王记和历代志所述历史,可知该家谱并非完全记录。其中:(1)约兰之后三代被跳过(亚哈谢、约阿施、亚玛谢)——注:约兰的妻为耶洗别之女;此三人均为非自然死亡;(2)约西亚之子,耶哥尼雅之父约雅敬(其王的地位乃埃及法老所立)被跳过;

5. 计算代数时,大卫被计算了两次;

6. 由此看出,3*14=42代这样的结构,乃是有意为之。42在圣经代表受苦经历的数目。以色列人从出埃及到进迦南前四十年间在旷野曾经安营的地方正好是42站(民数记33:5-49)。

7. 注意1:16 “雅各生约瑟,就是玛利亚的丈夫。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是从玛利亚生的”。此处说明耶稣并非约瑟所生。

8. 旧约神选民以色列人历史的三个时段:从亚伯拉罕到大卫(神治到人治);从大卫到巴比伦(人治到外邦人治);从巴比伦到基督(外邦人治到天国君王到来)

2011年11月13日星期日

2011-11-14 弥迦书5:2

伯利恒、以法他啊,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

FCCEFC 读经计划 —— 写在前面的话

感谢主,让我们弟兄姊妹们有这样的看见和心志来一同在主面前对祂的话语有所追求,也感谢教会所有弟兄姊妹的信任让我来做带领的工作。其实不是我在带领,乃是主自己借着祂的圣灵来带领我们一同在他面前寻求。

此次我们从四福音开始一同学习主的话,希望通过这样的有计划性的读经,一能帮助弟兄姊妹养成读经的习惯,二能帮助弟兄姊妹对四福音中所记述的基本事实能够有所了解,为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我们的主打下良好的根基。在此过程当中,我将尽自己所能,提供一些资料性的东西来帮助大家对四福音中所记述的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一些有必要的难题也将会有补充资料来说明。(补充材料大约一周两次,会尽可能短小)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身体力行的来执行此读经计划,也彼此代祷,彼此监督,同时彼此分享和勉励。愿从主而来的平安、恩典和怜悯与我们众人同在。阿门!